最新平台打造,这样的宣传词听着确实高大上,给人一种这辆车很先进的样子,那么汽车的生产平台到底是什么,它对于汽车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今能够轻松的享受纯手工打造的车都是奢侈品了,可在汽车刚诞生的时候并非是这样,那时候的每一辆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是由工人们一锤子一锤子敲打出来的,换句话说每一辆车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因为装的好不好全靠工人叔叔的心情啊!
手工打造的好处自然是更精致更细致,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制造的效率明显低下,几十个人敲敲打打一个星期都不见得可以造出一辆好车,所以随着汽车市场的需求量变大,这种制造方式就渐渐成为了历史。
说到汽车的流水线生产就必须感谢福特公司:20世纪初,福特公司在制造T型车时创造出影响全世界工业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流水线式生产,听起来很抽象,其实很容易想象,就像富士康造iPhone一样,大家各自负责自己要安装的零件,手机走过一圈“流水”作业就完成了组装。
这样的生产方式可谓开创了汽车生产制造的先河,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大家各司其职,生产效率非常之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随之而来的也降低了售价,让汽车变得更亲民,当然对厂家提高利润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所以其它汽车制造商也纷纷跟进使用汽车生产流水线。这样的流水线方式作为汽车生产的主流方式一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一个型号的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短时间内就需要更新换代,流水线式的大批量生产逐渐变得不能适应竞争。因为要不断为了新的产品打造全新的生产流水线,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成本。
这样在上世纪80年代,一种称为“汽车平台”的概念应运而生,其实可以把“汽车平台”看做是流水线生产的一种延续升级,“汽车平台”是由汽车制造厂商设计的,多个车型共用的产品平台。既然是多个车型共用,而汽车生产平台与车辆的基本结构又息息相关,那么使用同一个生产平台制造的车辆有什么共性呢?
专业点说出自于同一平台的不同车辆具有相同的结构要素,例如车门立柱、翼子板、车顶轮廓、悬挂结构等,而且很多零配件都是通用的,除此之外基于同一平台打造的车型轴距通常是相同的(现在技术进步了,所以不完全是但不会差很多),通俗点说就是基于同一平台打造的车型骨架是一样的,就像过年挂的灯笼,一样的木头龙骨外面可以包裹不同的图案。
不过汽车平台可以看做是厂商贯彻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高品质的汽车这一理念的产物。它不是生产线,也不是同样的底盘换壳子那么简单。平台是一种解决方案。它的实质是一些基本设计标准的共用,不同的车型在这些相同标准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设计和改进。
那平台式生产汽车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优点很明显,厂家使用平台化生产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例如同一公司旗下的不一样的品牌汽车可以共用一个平台做生产,这样做才能够进一步降低汽车的售价。
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同一平台造出的车差异化不会很大,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汽车生产厂商开始面临更细分和更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平台式生产越来越难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个性化的不断追求。鉴于这种情况,汽车的生产制造方式逐渐进入了下一阶段。
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下,汽车技术创新的重心放在了零部件方面,零部件供应商要超前发展,并参与汽车厂商的产品设计。而汽车厂商方面则以全世界作为空间,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和匹配设计,优化汽车设计方案。
模块化生产将汽车装配生产线上的部分装配劳动转移到装配生产线以外的地方去进行。简单说就是主机厂在组装时候用的是已经在零配件厂中提前由零件组装好的部件和总成,整个汽车的制作的完整过程就像堆积木一样,不同的车选不一样的积木块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完成了生产制造(听着简单,实际上也是有很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
一样让我们来看看模块化生产的优缺点: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品种、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汽车的装配质量,并缩短汽车的生产周期。在平台式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制造成本,对消费的人也有很多益处,比如新技术投放慢慢的变快、车型选择慢慢的变多等。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并不是完美无缺,它的最大缺点在于一旦爆发产品缺陷涉及到的车型种类和数量都是巨大的。例如早年的丰田刹车缺陷和大众DSG变速器的质量上的问题等等。
看完这些想必你对生产平台的概念和所谓的模块化生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有纰漏欢迎指正。